消息
在线客服
首页> 湘潭市> 韶山市> 老照片> 组图列表
批量处理:
1966年2月7日,湘潭县梨树塘这样的难工,长800多公尺,深切15、16公尺,相当于4、5层楼高,任务十分艰巨,6000多名民工都在这里展开了大会陇。这里是工地一角。刘振国 摄
编号: pbu865252_02
尺寸: L
大小: 5149px x 5225px
大小: 5096px x 5225px
1966年2月8日,毛主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韶山灌区工地“五好“民工标兵郑达贵(左)经常从政治上帮助共青团员苏尚亿,鼓励他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刘振国 摄
大小: 5068px x 5206px
1966年2月14日,梨树塘难工工地的早晨。湘潭县这里的6000多民工,斗志昂扬,迎难而上,紧张战斗,迎接胜利通水。刘振国 摄
大小: 4891px x 5058px
1966年3月,在芦塘寺修建的韶山灌区枢纽,把涟水分送到湘潭宁乡干渠。两旁沉睡千年的荒山,只因引来了涟河水,层层梯土都种上了茶树和果树,荒山从此换新装。唐大柏 摄
大小: 3780px x 10915px
1966年5月,韶山灌区工地。刘振国 摄
大小: 5135px x 5201px
大小: 5049px x 5172px
大小: 5973px x 4122px
大小: 4085px x 6319px
大小: 6319px x 4085px
大小: 4887px x 8989px
1966年5月21日,位于湘乡湘潭的韶山灌区引水坝,是韶山灌区工程的“龙头”。它像一堵钢铸铁打的城墙,逼着涟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向新开的渠道。刘振国 摄
1966年5月21日,洙津渡渡槽是北干渠上的第一个渡槽,它引涟水重新在涟水上飞过,上下行船,气势雄伟,工程壮丽。国务院副总理潭震林同志特为它命名为“飞涟灌万顷。”刘振国 摄
大小: 5092px x 5149px
1966年5月22日,湘乡芦塘寺,是韶山灌区枢纽,把水引送到湘潭,宁乡西县。这是除“三湘分流”渡槽外,尚有船坞(兼游泳池),左,右干渠分水闸,芦塘巧渡。图为船坞和左右干渠分水闸。刘振国 摄
大小: 5163px x 5187px
1966年5月23日,渠道全线修建了挑水、洗衣码头255处,群众感到非常方便。这是湘乡山寨公社城埠大队土生产队社员们在挑水码头洗衣,洗脚。刘振国 摄
大小: 6375px x 4056px
1966年5月23日,为了便民利民,在渠道上架设了人行桥236座,老人,小孩,挑担,推车都可以安全通过。刘振国 摄
1966年6月2日,韶山灌区工程竣工通水典礼中心会场(湘乡湘潭)一角。刘振国 摄
1966年6月2日,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同志在韶山灌区工程竣工通水典礼中心会场(湘乡湘潭)上讲话。刘振国 摄
大小: 4085px x 5887px